货币政策对冲击的反应

中央银行通过实施意在缩小通货膨胀率和通货膨胀指标之间差距的货币政策,达到物价稳定的目标

经济学家将通货膨胀率和通货膨胀指标之间的差距称为通货膨胀缺口(inflation gap)

货币政策制定者希望总产出水平尽量接近其潜在水平,中央银行希望产出缺口

**产出缺口(output gap)**,是指总产出与潜在产出之差最小化

在需求冲击和持续性供给冲击两种情况下,政策制定者可以同时实现物价稳定和经济活动的稳定,如果面对暂时性供给冲击,政策制定者必须在两个目标之间做出取舍,而不能同时实现

面对总需求冲击的反应

无政策反应

假设经济体初始总需求,总供给曲线交于均衡状态,考察负面总需求冲击,如果中央银行不准备调整货币政策,总需求曲线左移,均衡产出和通货膨胀率水平均低于目标值,由于通货膨胀率下降和产出低于潜在水平,预期通货膨胀率会下降,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下方位移,直至产出回到其潜在水平,通货膨胀来到一个较低的水平,但总产出在一段时间内会低于其潜在水平

短期内稳定经济活动和通货膨胀的政策

政策制定者如果想在短期内消除产出缺口和通货膨胀缺口,实施的政策会将总需求增加至其最初水平,中央银行会实施自主性宽松货币政策,降低任一通货膨胀率对应的实际利率水平,这会刺激投资支出,增加任一通货膨胀率对应的总需求,从而推动AD曲线向右位移

在总需求冲击的情况下,不需要在物价稳定和经济活动稳定这两个目标之间进行权衡

面对持续性供给冲击的反应

无政策反应

如图所示,考虑持续性负面供给冲击的情形,总供给曲线向上移动,如果政策制定者不调整自主性货币政策,经济就会来到点2,通货膨胀率上升产出下降,由于产出水平依然高于潜在产出,短期总供给曲线会持续向左上方位移,直到达到AS3,与AD1的交点位于LRAS3上,经济移动到点3,产出缺口消失,但通货膨胀率升高为π3,产出降低为Y3p

稳定通货膨胀的政策

如图23-2所示,货币政策当局通过减少总需求,可以将通货膨胀率保持在指标水平上,实现通货膨胀稳定,目标是推动总需求曲线向左位移至AD3,与长期总供给曲线LRAS3在通货膨胀率指标πT上相交,货币当局可以实施自主性紧缩货币政策,提高任一通货膨胀率对应的实际利率,使投资支出减少,总需求随之减少,经济来到了点3,产出缺口为零,通货膨胀率保持在其指标水平πT

当持续性供给冲击出现时,神作之合依然发挥作用:不需要在稳定通货膨胀和稳定经济活动这两个目标之间进行权衡取舍

面对暂时性供给冲击的反应

如果供给冲击是暂时的,长期总供给曲线保持不变,政策指定者需要在短期内稳定通货膨胀和稳定经济活动之间做出权衡取舍,以暂时性负面供给冲击为例子进行分析

无政策反应

由于暂时性负面供给冲击,短期总供给曲线左移,导致均衡总产出低于潜在产出,最终短期总供给曲线会向右位移,直到返回最初的位置,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货膨胀和经济活动都会趋于稳定,但在这个较长的周期内,经济会承受低产出和高失业的痛苦

短期内稳定通货膨胀的政策

如图所示,若货币当局实施自主性紧缩货币政策,提高任一通货膨胀率对应的实际利率,这样做可以使投资支出减少,降低任一通货膨胀率对应的总需求,推动总需求曲线向左位移至AD3,经济现在来到点3,也就是总需求曲线AD3与短期总供给曲线AS2的交点,对应的通货膨胀率为πT,由于点3的产出水平低于潜在产出,短期总供给曲线会位移会AS1,要实现通货膨胀率为πT,货币当局需要通过对冲自主性紧缩货币政策,推动总需求曲线返回AD1,经济最终返回点1

当面对暂时性供给冲击时,稳定通货膨胀的政策会导致总产出更大幅度的偏离其潜在水平,所以这种政策不能稳定经济活动

短期内稳定经济活动的政策

如图所示,这种政策选择会推动总需求曲线向右位移至AD3,它与短期总供给曲线AS2在点3相交与长期总供给曲线LRAS上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实施自主性宽松货币政策,降低任一通货膨胀率对应的实际利率,在点3处,产出缺口重新为零,所以货币政策实现稳定经济活动的目标,但通货膨胀率上升到π3,高于πT,所以通货膨胀没有得以稳定

当面对暂时性供给冲击时,稳定经济活动的政策会导致通货膨胀更大幅度的偏离其指标水平,所以这种政策不能稳定通货膨胀

底线:稳定通货膨胀和稳定经济活动之间的联系

  1. 如果经济所面对的冲击大部分是总需求冲击或持续性总供给冲击,那么即使在短期内,稳定通货膨胀的政策也可以实现稳定经济活动的目的
  2. 如果大部分冲击的类型是暂时性总供给冲击,那么中央银行必须在短期就两个稳定目标做出选择

政策制定者需要多积极才能稳定经济活动

**非积极干预者(nonactivists)**:认为工资和物价具有很强的弹性,自我纠错机制可以很快发挥作用,他们认为短期总供给曲线会很快向下位移,迅速推动经济返回到充分就业水平,所以他们的主张是政府消除失业的政策举动是没有必要的

**积极干预者(activists)**:大部分是凯恩斯学派的学者,他们认为由于工资和物价具有黏性,所以通过工资和物价水平调整来实现的自我纠错机制作用非常缓慢,他们认为经济要经历很长的过渡时间达到长期的状态,所以他们主张是政府应当实施增加总需求和消除高失业的积极的经济政策

时滞与政策实施

货币政策时滞,是指从制定货币政策到最终影响各经济变量,实现政策目标所经过的时间,就是货币政策传导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当政策制定者能够在短期内迅速推动总需求曲线移动时,采取积极干预者主张的政策就可以使经济在短时间内达到充分就业的状态,但时滞的存在使得总需求曲线无法立即实现位移

  1. **数据时滞(data lag)**,是指政府政策制定者获取经济数据的时间
  2. **认识时滞(recognition lag)**,是指政策制定者为了确定经济数据所表明的未来经济趋势所花费的时间
  3. **立法时滞(legislative lag)**,是指通过包含特定政策的法律所花费的时间,由于通过调整政府税收水平和支出的政策法规通常需要6个月到1年的时间,所以立法时滞在执行财政政策时十分常见
  4. **执行时滞(implementation lag)**,是指政策制定者在决定执行新政策时,调整政策手段所需要的时间
  5. **作用时滞(effectiveness lag)**,是指政策对经济发展产生实质性影响所需要的时间,它的时滞十分漫长而且难以确定

时滞的存在增加制定干预政策的工作难度,积极干预者所主张的政策会得到削弱,当政策时滞的时间大于自我纠错机制作用的时间时,非积极干预的政策比积极干预的政策更为理想

通货膨胀:无论何时何地都是货币现象

总需求,总供给分析认为货币政策制定者在长期内,可以通过实施自主性货币政策,推动总需求曲线位移,实现任何通货膨胀率的指标,如图所示,如果中央银行认为通货膨胀率指标太低了,可以实施自主性宽松货币政策,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由于均衡产出高于潜在产出,短期总供给曲线将向左上方位移,直至产出缺口重新为零,通货膨胀达到新的目标值

1.货币当局在长期内,可以通过调整自主性货币政策,以任何通货膨胀率为指标

2.潜在产出即长期总产出是独立与货币政策的

通货膨胀型货币政策的起因

政府为提高就业而积极采取的稳定政策可能会造成两种类型的通货膨胀:

  1. **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cost-push inflation)**,这种类型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可能是暂时性负面供给冲击,或者工人要求的工资增长幅度超过产出增长率
  2.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demand-pull inflation)**,这种类型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是政府实施增加总需求的政策

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如图所示,成本推进型的冲击会推动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位移AS2,经济移动到点2‘,为了将总产出保持在Yp的水平和降低失业率,政策制定者会推动总需求曲线位移至AD2,经济在点2处迅速恢复到潜在产出水平,通货膨胀为π2,短期总供给曲线继续向左上方位移至AS3,甚至更高水平,使得政策制定者持续增加总需求,造成通货膨胀率水平的持续水平的升高,也就是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由于劳动力市场存在着摩擦,失业工人和雇主之间很难实现完美匹配,所以充分就业时的失业率依然大于零,如果真政策制定者错误的低估自然失业率的水平,所以设定的失业率目标过低,就可能会造成过渡扩张的货币政策,进而引发通货膨胀

如图所示,过低的失业率目标导致政府总需求增加,推动总需求曲线从AD1向右移至AD2、AD3,并且继续位移,由于在YT的水平上,失业率低于自然率水平,所以工资水平将会升高,短期总供给曲线会从AS1向左上方移至AS2、AS3继续位移,导致结果通货膨胀率的持续上升,这也就是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与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发生时,当失业率低于自然失业率时,我们认为是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当失业率高于自然失业率时,认为是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然而,准确衡量自然失业率水平尚存在问题

更复杂的是,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可以是由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引起的,从而进一步模糊这两种通货膨胀之间的区别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会造成两种类型的通货膨胀,所以我们不能基于通货膨胀根源区分通货膨胀的两种类型

零利率下限的货币政策

推导零利率下限情况下的总需求曲线

在图(a)中,MP曲线上从点2到点3之间的部分是通常情况下的向上倾斜的,但是随着政策利率达到零下限,通货膨胀率和预期通货膨胀率的下降导致实际利率上升,所以点2和点1之间的部分是向下倾斜的,使得(b)中的总需求曲线展现出折弯的形状

零利率下限情况下自我纠错机制失效

当经济遭到严重的负面冲击时,面临零利率下限的约束时,自我纠错机制不再发挥作用,这是因为,通货膨胀率的下降会导致实际利率上升,从而进一步削弱产出,带动通货膨胀率进一步下降,最终结果就是产出和通货膨胀率都进入螺旋式下降的循环

FYI专栏(围绕财政刺激方案的积极干预/非积极干预论战)

2009年1月,奥巴马就职时,美国经济正陷入严重的经济衰退之中,失业率已经超过7%

积极干预者主张政府推出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方案,采取更多的行动,他们认为货币政策已经将联邦基金利率降低到接近零的水平,无法在进一步降低名义利率,如果没有财政刺激方案,就不能增加总需求和推动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状态了

非积极干预者反对财政刺激方案,他们认为政策实施的时滞太长,所以财政刺激很难发挥作用,他们警告,如果在经济已经复苏后财政刺激政策才奏效,最终导致加剧通货膨胀和经济的波动性

奥巴马政府选择站在积极干预者一方,提交关于7870亿美元财政刺激方案的《2009年美国经济与再投资法案》

应用

大通胀

大通胀之前的几年,年通货膨胀率低于2%,到20世纪70年代,通货膨胀率的平均水平在8%左右,1979年石油价格冲击发生后,1980年都通货膨胀率达到接近14%的峰值

1960-1973年间,除了1年外,其余各年的失业率都低于自然失业率,自然失业率应当在5%~6%之间,4%这一不恰当的失业率目标造成了美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通货膨胀时期

美联储在当时的主席保罗▪沃尔克的领导下,坚定的实施反通胀的货币政策,包括将联邦基金利率提高到20%的水平,才将通货膨胀率降低下来,终止大通胀

非常规货币政策和量化宽松

提供流动性

中央银行可以直接缓解金融脆弱性,它通过增加贷款设施,为受损市场提供更多的流动性,可以帮助市场恢复期正常功能,金融脆弱性的缓解可以降低投资的实际利率,从而增加任一通货膨胀对应的投资支出和总需求

购买资产和量化宽松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购买私人资产,缩小信贷利差,进而缓解金融脆弱性,当中央银行购买私人证券时,就会导致证券价格上升和利率下降,进而降低信贷利率和金融脆弱性,投资的实际利率随之下降

量化宽松,它大幅度增加经济中的流动性,从而形成在近期内刺激经济的巨大推动力,同时也激发了通货膨胀

预期管理

政策利率为零,预期通货膨胀率的上升会拉动实际利率下降,导致投资支出和总产出增加

公众必须相信未来的通货膨胀率确实会上升,如果中央银行提高通货膨胀率的承诺不可信,那么预期通货膨胀率就不会上升,这种特殊类型的预期管理不会发挥作用

安倍经济学与2013年日本货币政策的转变

到2012年,日本经济衰弱已经超过10年,经济中出现通货紧缩,2012年12月安倍晋三,在他的推动下,经济政策实现大转变,以刺激经济增长

首先,2013年1月,安倍不顾时任日本银行行长的反对,将通货膨胀指标从1%翻番至2%

新任日本银行行长就任后宣布未来将调整货币政策的实施,他表示日本银行将启动大规模的资产购买计划,也就是量化宽松计划,该计划不仅将日本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扩张两倍,而且购买的资产组合会发生很大变化,具体而言,日本银行不仅购买短期国债,还会购买长期债券包括不动产投资信托等私人证券

新的货币政策这两个方面的冲击不仅通过资产购买计划直接降低投资的实际利率,而且通过直接提高预期通货膨胀率,从另一方面促使实际利率下降,帮助日本从过去15年的通货紧缩中退出

2013年和2014年日本经济发展很快,通货膨胀率有所上升,但这一问题还没有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