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斯密的经济学原理有感
《国富论》是我接触经济学的第一本书籍,也是对我影响比较深的一本书,我初读的时候,我甚至连分工是什么都不了解,逐渐随着一步步深入,才勘探其全貌,建立起经济学的基础思维模型
该书的伟大之处是摒弃了许多过去的错误概念。斯密驳斥了旧的重商主义学说,该学说片面强调国家贮备大量金币的重要性。他否决了重农主义者的土地是价值的主要来源的观点,提出了劳动的基本重要性。亚当·斯密(分工理论)重点强调劳动分工会引起生产的大量增长,抨击了阻碍工业发展的一整套腐朽的、武断的政治限制
商业是有限资源的效率生产,而农业及基础工业是对基础资源的生产
国富论
本书总结了近代初期各国的资本主义的发展经验,批判吸收了当时的重要经济理论,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动过程做了系统性的描述,为经济学确定了基础完整的架构,奠定了资本主义自由经济的理论的基础,第一次提出了市场经济是由“看不见的手”自行调节的理论,它的出版标志着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现在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也是万恶之源的开启
本书第一篇,讲述了分工,工资,地租,利润等,从无到有,从简到繁的过程,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进步,以及所有劳动指向和应用的地方展现出的熟练程度、技能和判断力的提高,似乎都源于分工。但分工也使劳动者完成比从前更多的劳动量,提高了生产,我们能够通过契约、交换和购买来满足自己的绝大部分需求,所以才会从这种相互交换的倾向中产生了分工
随着这样的形成,逐渐开始讨论交易的形成,原先在未开化的社会,人们曾把牲畜作为普遍的交换媒介。使用这种媒介似乎极为不便,但我们却发现,古人在交换中往往把牲畜数量作为标准来衡量物品的价值
到了货币的时代,产生货币的价值,其中‘价值’一词含义有二:一是表示某种特定物品的效用,也就是使用价值;二是表示由于占有某物而具有的对其他物品的购买力,也就是交换价值
随着进步,商品的真实价格和名义价格或劳动价格和货币价格开始进行了划分,货币,在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地点,其作为价值尺度的准确性都取决于这种通用铸币是否合乎相关的铸造标准,换句话说,就是要看这种铸币所含的纯金银量是否符合它应当含有的标准纯金银量。商品的货币价格,指的是这种商品交换得到纯金银的量,而与各种铸币的名称没有关系。不论是什么商品,其价格最终必由那三个部分中的一个或多个构成。除去土地的地租和商品生产制造及运输过程的全部劳动的价格,商品价格中剩余的那部分就是全部利润组成的,可随着商品的自然价格与市场价格,我们通常把商品售出时的实际价格称为它的市场价格,商品的市场价格有时比自然价格高,有时比自然价格低,有时二者恰好相等。开始讨论劳动工资和资本利润,劳动的自然报酬或自然工资由劳动生产物构成。和劳动工资一样,资本利润的增加或减少都取决于社会财富的增减。但社会财富对二者的影响却有很大的不同
资本的增加,一方面使工资提高,另一方面又使利润减少。如有许多富商投资同一行业,那么他们的相互竞争自然会促使这一行业的利润减少。在同一社会中,如果各种行业的资本都这样增加了,那么这种竞争必然使所有行业的利润趋于减少
主张
这五点对经济学有着不可磨灭的重要意义,也是经济学的基础思想
1.个人主义:经济体制之建构,应以保障个人之生存及发展为原则。因为每个人若能充分发展自我,则社会整体也将获得进步
2.私有财产制:就是主张私人有权拥有及支配自己的财富。因为如此才能使个人充分发展,同时促进文明的发展
3.追求利润具有正当性:企业家投资工商业虽然为了追求利润,但是在过程中往往产生服务人群、贡献社会的效果,促进社会进步
4.经济自由:主张政治中立,不随便干预经济活动,使每个人得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地进行其经济活动,如此才能有效率
5.价格机能:商品的价格,由市场来决定,如此价格自然会调整恰当,而且资源也会配置得当,结果将始社会效益达到最佳的状态
看不见的手
最初的意思是,个人在经济生活中只考虑自己利益,受“看不见的手”驱使,即通过分工和市场的作用,可以达到国家富裕的目的,后来,“看不见的手”便成为表示资本主义完全竞争模式的形象用语。这种模式的主要特征是私有制,人人为自己,都有获得市场信息的自由,自由竞争,无需政府干预经济活动,人人都是理性人
财富在分配中它能否做到公平,从而成为一只正义的手?还是相反,导致一方肆意侵犯另一方的利益,变成为一只肮脏之手呢?
我们即使不从生产关系的角度,仅仅从西方经济学的角度,也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在现实的经济中,“看不见的手”是一只有缺陷的手,当它的缺陷被人有效利用的时候,就很可能变成为一只肮脏的手,关键是被掌握在那个群体手中
“看不见的手”不能使全球形成一个利益共赢的共同体,而是留下了无穷的利益冲撞和摩擦
从宏观到个体,如果不崇尚勤劳致富,而是期盼一夜暴富,如果不提倡勤俭节约,而是盛誉奢侈阔绰,那么各国利益的冲突会因为资源的衰减,也升级为世界经济大战,但是没有一个世界政府的中心可以协调这种利益的冲突。各国为了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害和自身的经济安全,在寻找全球经济利益的制高点。当然也不排除某些国家出于驾驭全球经济的考虑,布局实施全球性战略
斯密积极倡导“自由放任”和排除 政府干预 经济事务
批评制造业与贸易者抱有专利的企图,并谓其利益“从未与公共的利益协调……..通常都在欺骗并压迫公众。”“任何由工商业者所建议的新法律,或者新的规章,都应对之特别小心,都不应该不经过长期的、慎密的考虑而即予采用。”同时,斯密对于这群人总想联合起来,以避免彼此间之竞争的企图也从未忘怀,对农工大众的利益颇为关怀,同情工人,认为合理工资对占社会多数的工人是必要的
观点
人类有自私利己的天性,因此追求自利并非不道德之事。倘若放任个人自由竞争,人人在此竞争的环境中,不但会凭着自己理性判断,追求个人最大的利益,同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指市场)”使 社会资源 分配达到最佳状态
但往往影响经济的不仅仅是经济行为本身,而是与政治,宗教,技术发展,文化等等息息相关,所以路还很长,要不断的学习,不要为了考试而学习,而要为了当初心中埋下的初心而去探究
国富论无疑于是一本经济学巨作,但是他有强烈的时代局限性,时代的不断发展,理论的演化,导致当时的观点不适用于现在的时代,但仍有参考的价值,思考经济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吸收前人的精华,而用来炼化自己
国富论无疑是我打开经济学大门的一把钥匙也是开始,16岁开始走的路,不会停下,寻找当初的答案,前行,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