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 管理原理的特征原理,是指某种客观事物的实质及运动的基本规律 管理原理是现实管理现象的抽象,是对各项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的高度综合与概括,因而对一切管理活动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 客观性原则是以客观真理为依据,有人为因素,一般具有指令性和法定性,使人们遵循共同的行为规范,若违背则受群体的制裁 原理是对管理工作客观必然性的刻画 原,即源,是原本、根本的意思 理,即道理、基准、规律 在确定每项管理原则时,要以客观真理为依据,尽量使之符合相应的原理,同时,以指令或法令的形式来强化原则的约束作用,加强管理原理的指导作用,形成满意的效果 普适性每个企业结合自身的特点具有不完全相同的管理方式和方法,也就是企业管理展现出多样性,而管理原理则是对不同企业都是适用的 管理原理是对包含各种复杂因素和复杂关系的管理活动客观规律的描绘,也就是总结大量管理活动经验的基础上,舍弃各组织之间的差别,经过高度综合和概括得出的普遍性的规律 稳定性管理原理和一切科学原理一样,都是确定的、巩固的,具有“公理的性质” 管理原理能够被人们正确认识和利用,从而指导管理实践活动取得成效 系统性任何管理对 ...
盒子模型
CSS盒模型本质上是一个盒子,封装周围的HTML元素,将页面中的所有元素都设置 盒模型允许我们在其它元素和周围元素边框之间的空间放置元素 将元素设置为矩形的盒子后,对页面的布局就变成将不同的盒子摆放到不同的位置 盒子可见框的大小,是由内容区、内边框和边框一起决定 结构 内容区(content) 内边距(padding) 边框(border) 外边距(margin) 内容区(content)元素中的所有的子元素和文本内容都在内容区中排列 大小由 width 和 height 这两个属性设置 width 设置内容区的宽度 height 设置内容区的高度 注意:如果我们给一个固定宽度的div里面输入一厂串连续的英文字母,如果输入的足够多,文字会溢出来,也只有当输入的是英文的时候才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一长串的英文字母会被默认为是一个单词,而汉字则不会有这个问题,那我们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可以添加 width:fit-content 可以实现 文字较少时居中显示,文字多时,末尾的一行左对齐显示,我们还可以添加 magrin:auto 来实现文字居中的效果如这样 12345678 ...
CSS基础
Cascading Style Sheet,层叠样式表,用于给 HTML 页面标签添加各种样式,定义网页的显示效果,通过css可以分别为网页的每一个层来设置样式,而最终我们能看到的只有网页的最上边一层 CSS 将网页内容和显示样式进行分离,增强了显示功能 HTML 的缺陷1.不能够适应多种设备2.要求浏览器必须智能化足够庞大3.数据和显示没有分开4.功能不够强大 CSS 优点1.使数据和显示分开2.降低网络流量3.使整个网站视觉效果一致4.使开发效率提高了 css语法123456789101112选择器 { k: v; k: v; k: v; k: v;}选择器 { k: v; k: v; k: v; k: v;} CSS 和 HTML 结合的方式1.行内样式:某个特定标签内使用 style 属性 123456789101112<!DOCTYPE html><html lang="en"><head> <meta charset= ...
决策
决策的定义、原则与依据定义决策:是指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 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过程 决策的主体是管理者 决策的本质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由多个步骤组成 决策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或/和利用机会 原则决策遵循的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 获得与决策有关的全部信息 了解全部信息的价值所在,并据此制定所有可能的方案 准确预测每个方案在未来的执行结果 现实中上述这些条件往往得不到满足 组织内外存在的一切,对组织的现在和未来都会直接或间接地产生某种程度的影响,但决策者很难收集到反应这一切情况的信息 对于收集到的有限信息,决策者的利用能力也是有限的,从而决策者只能制定数量有限的方案 任何方案都要在未来实施,而人们对未来的认识是不全面的,对未来的影响也是有限的,从而决策时所预测的未来状况可能与实际的未来状况有出入 依据要求管理者在决策之前以及决策过程中尽可能地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信息,作为决策的依据 决策的类型与特点类型长期决策与短期决策长期决策是指有关组织今后发展方向的长远性、全局性的重大决策,又称长期战略决策 短期决策时为实现长期战略目标而采 ...
亚当斯密的经济学原理有感
《国富论》是我接触经济学的第一本书籍,也是对我影响比较深的一本书,我初读的时候,我甚至连分工是什么都不了解,逐渐随着一步步深入,才勘探其全貌,建立起经济学的基础思维模型 该书的伟大之处是摒弃了许多过去的错误概念。斯密驳斥了旧的重商主义学说,该学说片面强调国家贮备大量金币的重要性。他否决了重农主义者的土地是价值的主要来源的观点,提出了劳动的基本重要性。亚当·斯密(分工理论)重点强调劳动分工会引起生产的大量增长,抨击了阻碍工业发展的一整套腐朽的、武断的政治限制 商业是有限资源的效率生产,而农业及基础工业是对基础资源的生产 国富论本书总结了近代初期各国的资本主义的发展经验,批判吸收了当时的重要经济理论,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动过程做了系统性的描述,为经济学确定了基础完整的架构,奠定了资本主义自由经济的理论的基础,第一次提出了市场经济是由“看不见的手”自行调节的理论,它的出版标志着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现在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也是万恶之源的开启 本书第一篇,讲述了分工,工资,地租,利润等,从无到有,从简到繁的过程,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进步,以及所有劳动指向和应用的地方展现出的熟练程度、技能和 ...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transmission mechanisms of monetary policy)**,是指货币政策影响总需求和经济活动的各种途径 传统的利率传导途径传统观点认为,货币传导机制是通过下面的传导途径发挥作用的,反映了降低实际利率的宽松性货币政策的影响 扩张性货币政策导致实际利率水平的降低,这会降低筹资成本,进而引起投资的增加,最终哦导致总需求和总产出水平的增加,尽管凯恩斯本人最初认为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企业对于计划投资的决策发挥作用,但是对新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研究发现,对住房以及耐用消费品的消费具有计划投资的性质 利率传导途径强调实际利率水平而不是名义利率水平对消费支出和计划投资的影响,而且对支出产生重要影响的是长期实际利率,而不是短期实际利率,所以即使是在通货紧缩时期,名义利率水平接近于零,货币政策依然会通过一定的途径刺激经济,当名义利率水平接近于零时,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提高预期通货膨胀率πe,所以会降低实际利率水平,当名义利率水平固定为零时,货币政策可以通过下面的利率传导途径对总产出水平产生影响 表明:即使名义利率水平在货 ...
理性预期对于货币政策的意义
政策评价的卢卡斯批判罗伯特卢卡斯在其著名的《政策评价的计量经济学方法:一个批判》一文中质疑传统的计量经济模型用来评估政策的有效性这一观点,提出了卢卡斯批判 卢卡斯批判,是指当政策发生变化时,预期的形成方式也发生变化,这样经济模型中变量之间的关系也会随之改变,根据历史数据估计的计量经济模型在预测经济变化所带来的效果时,其前提就发生错误,所以必然推出一个错误的结论 卢卡斯批判的含义是传统模型无法对政策效果进行准确评价,并公众预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政策效果 政策实施:规则还是相机抉择相机抉择和时间不一致性问题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又称为权衡性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根据对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指定与执行权衡性的货币政策措施,实现货币政策的既定目标 时间不一致,是指事前中央银行承诺的最优货币措施,到它实施时发现不再是最优的,从而改变政策措施来实现政策目标,所以,一般为了在短期刺激经济,政策制定者对政策实施的宽松程度会超过企业和个人的预期 工资和价格反映了工人和企业对未来政策变化情况的预期,所以扩张性政策并非最优的选择,政策制定者如果想要稳定通货膨胀水平,就要放弃相机抉择政策,采取相应的规则 规 ...
货币政策理论
货币政策对冲击的反应中央银行通过实施意在缩小通货膨胀率和通货膨胀指标之间差距的货币政策,达到物价稳定的目标 经济学家将通货膨胀率和通货膨胀指标之间的差距称为通货膨胀缺口(inflation gap) 货币政策制定者希望总产出水平尽量接近其潜在水平,中央银行希望产出缺口 **产出缺口(output gap)**,是指总产出与潜在产出之差最小化 在需求冲击和持续性供给冲击两种情况下,政策制定者可以同时实现物价稳定和经济活动的稳定,如果面对暂时性供给冲击,政策制定者必须在两个目标之间做出取舍,而不能同时实现 面对总需求冲击的反应无政策反应假设经济体初始总需求,总供给曲线交于均衡状态,考察负面总需求冲击,如果中央银行不准备调整货币政策,总需求曲线左移,均衡产出和通货膨胀率水平均低于目标值,由于通货膨胀率下降和产出低于潜在水平,预期通货膨胀率会下降,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下方位移,直至产出回到其潜在水平,通货膨胀来到一个较低的水平,但总产出在一段时间内会低于其潜在水平 短期内稳定经济活动和通货膨胀的政策政策制定者如果想在短期内消除产出缺口和通货膨胀缺口,实施的政策会将总需求增加至其最初水平,中 ...
总需求-总供给分析
总需求总需求曲线(aggregate demand curve),是反映了当其他所有变量保持不变时,总需求水平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 组成部分 消费支出(consumer expenditure,C),是指对用于消费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需求 计划投资支出(planned investment spending,I),是指企业对新机器、厂房和其他资本品的计划支出总额。加上对新住宅的计划支出 政府购买(government purchases,G),是指各级政府对产品和服务的支出 净出口(net export,NX),是指外国对本国产品和服务的净支出,等于出口总量减去进口总量 推导总需求曲线当通货膨胀率上升时货币当局应对的方法是提高实际利率,从而防止通货膨胀脱离控制 实际利率上升,会增加企业为购置新的实物资本而进行融资的成本,降低了投资的盈利性,导致计划投资支出减少 计划膨胀率的上升将降低总需求的水平 推动总需求曲线位移的因素自主性货币政策当美联储决定提高实际利率中的自主性部分时,对应于任一通货膨胀的实际利率上升,从而增加投资项目的融资成本,导致投资支出和总需求水平的下降 ...
货币政策与总需求曲线
美联储与货币政策美联储通过调节提供给银行体系的准备金数量来控制联邦基金利率,当提供给银行的准备金较多时,导致银行有很多的钱可以用于相互贷款,多余的流动性导致联邦基金利率的下跌,但如果美联储把准备金抽离银行体系,银行可以用于贷放的资金就会减少,流动性短缺造成联邦基金利率上升 当美联储降低名义利率时,实际利率随之下降,当美联储提高名义利率时,实际利率随之上升 货币政策曲线货币政策曲线(monetary policy curve ,MP curve),是指反映中央银行设置的实际利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联系 泰勒定理:为什么货币政策曲线向上倾斜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基本上接受了货币主义的“单一规则” ,把确定货币供应量作为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美国宏观经济调控领域发生的最重大事件之一,就是预算平衡案被通过。在新的财政运作框架下,联邦政府已不再可能通过扩大开支、减少税收等传统财政政策刺激经济,从而在相当程度上削弱了财政政策对经济实施宏观调控的作用。这样,货币政策就成为政府对经济进行调控的主要工具。面对新的局面,美联储决定放弃实行了十余年的 ...